中新网12月5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问: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对此,我们感到失望。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与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相适应,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9%。这得益于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带动。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农林水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保持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1%,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两位数。这些事实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穆迪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中新网12月5日电 “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边会5日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行。TCFD成员、中国工商银行气候风险工作组首席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双碳工作组首席专家刘瑞霞在视频发言指出,必须充分调动金融资源,助力达成“双碳”目标。
刘瑞霞认为,商业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承担资源配置、市场定价、风险管理、转型顾问四大功能。
刘瑞霞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在气候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进展。面对气候风险管理这一难题,中国银行业积极行动,发布了银行业支持双碳目标的《联合倡议》,提出了《五年工作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战略目标、偏好政策、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气候风险管理、数据的收集、信息披露、国际合作。
刘瑞霞还特别提到,工商银行在气候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工商银行的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亚洲银行家》(The Asian Banker)组织的“2022年度中国奖项计划”评选中,工商银行荣获气候风险管理成就奖。能荣获气候风险管理成就奖,得益于工商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
刘瑞霞最后指出,目前,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与日俱增,气候风险是全局性,全球性的向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更需要发挥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在资源分配,市场定价,风险管理,转型顾问等作用,扎扎实实的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新闻网主办,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完) 【编辑:曹子健】